PRO KOL產品開箱
-
宏碁 PREDATOR W6 Wi-Fi 6E實機拆解,採用MediaTek Filogic 830 MT7915A解決方案 用料紮實布局縝密 電競無線路由器頂尖之作!
在開箱完宏碁Predator Connect W6 Wi-Fi 6E之後,相信玩家一定會想要更進一步知道,這款電競無線路遊戲的內部奧祕。 前文提到,這是一款台灣之光的電競無線路由器,用上台灣人的軟實力與硬底子,展現出電競無線路由器的真功夫!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實機拆解,瞧瞧這台電競無線路由器的「硬底子」吧! ----------------- ----------------- *警告:請勿自行拆卸本產品。只要一拆卸,萬一發生故障損壞要送修,就會被原廠抓包,會失去原廠保固,人為損壞可能就無法免費維修了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Predator Connect W6,發現這款電競無線路由器內外兼具,展現台灣之光的優質產品,整體表現非令人相當滿意。 宏碁Predator Connect W6d、W6已經上市,目前已經可以在台灣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買到。 Predator Connect W6d(Wi-Fi 6版本,AX6000規格):6,990元 Predator Connect W6(Wi-Fi 6E版本,AXE7800規格):8,990元 Predator Connect W6d電競無線路由器,報價: Predator Connect W6電競無線路由器,報價: Predator Connect W6d、Predator Connect W6電競無線路由器報價: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Predator Connect W6,看到了宏碁的用心,用台灣人的軟實力與硬底子,打造出這台出色Wi-Fi 6E電競無線路由器。 整體來說,這款電競無線路由器,能在日常生活與電競娛樂一機滿足,是AXE7800電競無線路由器玩遊戲神兵利器,值得遊戲玩家來細細品嚐! 廠商名稱:Acer - 宏碁 廠商電話: 規格諮詢:0800-258-222 技術支援:02-2696-0099 總公司電話:02-2696-3232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路由器/無線路由器/商用AP/交換器/IIoT/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路由器/無線路由器/交換器/網路卡/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更多的【PCDIY! 八卦】:
-
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實測開箱,史上最輕薄15.6吋990公克OLED極輕超薄筆電閃耀登場!
現在,要買筆記型電腦的話,有很多的選擇,唯一不敗的,就是越輕越薄,電池續航力越長越好!隨著越來越多品牌電腦業者,以及代工廠相繼投入研發,Intel提出了Ultrabook概念,後續又發展了Gaming Notebook、Studio Notebook之後,筆記型電腦可以說是到了百花齊放!現在,電競筆電與創作者筆電成為新興主力,但主流產品仍是在超輕薄筆電身上。以往超輕薄筆電遇到的難題,如何擁有效能,又要兼顧電池續航力,以及克服產生高溫,解決散熱的問題,又要做到又輕又薄,還要不失堅穩耐用,這一直是超輕薄筆電發展中,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難題。隨著科技的創新,技術的突破,材料科學與結構科學的演進,現在要讓筆記型電腦做到又輕又薄已經不再是無法突破的困境。 今天,我們就要來看看筆記型電腦世界的超輕薄之王,樂金電器所推出的LG gram公克筆電。最新推出的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是15.6吋螢幕機種,突破1KG天花板,把筆記型電腦從1KG以上的重量,降到999g以內,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長久以來,筆記型電腦為了要方便攜帶性,一直朝向輕薄方面發展。但很不幸的,由於筆記型電腦裡面,最重要的兩個元件,一直很難降低功耗,運作產生的廢熱,無法使用被動式散熱解決,需要用風扇強制主動性散熱,那就是因為受限於中央處理器(CPU)與繪圖晶片(GPU)的發展瓶頸。 隨著半導體製程的進步,中央處理器(CPU)的性能越來越強,功耗也越來越低,因此讓超輕薄筆電可以更輕量化,厚度也能做到更薄,實現更輕更薄的可能。正因如此,公克級筆電,也就是1KG以下的機種,降到999g以內的款式,成為各大品牌電腦業者與代工廠投入發展的重點。 原先,1KG以下的筆電,以小尺寸10~12吋為主。後來,13~14吋機種,也能做到1KG以下。但到了目前比較夯的15~16吋機種來說,公克級筆電仍有相當高的難度。韓國樂金電器,則是很早就做出14、15吋公克筆電的業者。 公克級筆電,原本是日系筆電業者所把持。但隨著筆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日系筆電業者受到強大競爭,不敵台系、美系與韓系業者步步進逼,紛紛選擇退出。先是2014年SONY旗下VAIO事業退出PC市場,再來是TOSHIBA退出PC市場,SHARP也退出PC市場,在台灣鴻海入主SHARP之後,TOSHIBA PC併入SHARP品牌,曾經的筆電之王TOSHIBA也再見。現在剩下FUJITSU與Panasonic仍存活,VAIO變成獨立品牌。 目前,可以確定的,曾經稱霸公克級筆電的日系品牌,目前已經成為時代的眼淚。 在日系品牌逐步退出市場之後,超輕薄筆電霸主由美系Apple所把持,Macbook Air成為全球品牌效仿的對象。在台系、美系與韓系品牌電腦業者爭奪筆電市場之際,韓國樂金電器全力投入了開發超輕薄筆電,推出了LG gram公克筆電系列。 Apple是目前全世界最狂的科技公司,Macbook Air也是目前紅透半邊天,相當受歡迎的超輕薄筆電。Macbook Air 2023的話,總共有推出13.3、13.6與15.3吋機種,13.3吋重量為1.29KG,13.6吋重量為1.24KG,,15.3吋重量為1.51KG。 如果今天Apple可以說15.3吋重量1.51KG,Macbook Air這樣的重量都可以叫做Air Book(空氣筆電)的話,那空氣筆電根本也不怎麼厲害嘛!既然空氣筆電都不夠輕的話,比空氣還要更輕的,那不就是氫氣嗎?那麼LG 這邊15.6吋吋重量990g,gram SuperSlim都已經比空氣不知道輕多少了,那叫做Hydrogen Book(氫氣筆電)也不過分吧! 韓國樂金電器進軍筆電市場重要里程碑,就是公克筆電的誕生,這也就是現在津津樂道的LG gram系列。 2016年,CES2016上面,有一款令人驚艷的超輕薄筆電出現,那就是LG gram初代產品,展出13吋機種。實際銷售,則推出了14、15吋版本,實現了980g重量,成為了當年的亮眼產品。 LG gram 14、15於2016年發售,PCDIY!也有台灣獨家報導,自購了一台LG gram 15 ZD960-GX70K, ,當時用的是Intel第六代Core U系列處理器平台所研發。 樂金電器在近幾年不斷投入研發之下,LG gram也有相當不錯的進展,從原本只銷售韓國地區,到美國地區銷售,現在已經在全球都可以買得到。CES 2023,則推出了全新的SuperSlim系列,取而代之原本的UltraSlim系列,改採最新的Intel第13代Core P系列處理器,15.6吋機種一樣維持在1公斤以下,官方命名為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系列,重量為990g。 樂金電器從2006年到2013年,經過了7年的歷練,LG gram系列已經不再只有原先的14、15吋機種,由先前的UltraSlim系列主導,到現在2023年的五大系列,包括極致輕薄的gram SuperSlim系列,gram+view的可攜式螢幕系列,gram 2in1翻轉觸控360度顯示器與stylus pen觸控筆,標準gram系列,以及gram Style的OLED顯示器系列,產品也拓及到了14、15、16與17吋機種,全部都是訴求超輕薄的設計,可以滿足可攜式的需求。 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採用新一代奈米碳鎂合金打造,是在鎂合金中加入了奈米碳管的複合材料,有著跟鋁鎂合金一樣的堅硬,外觀質感接近塑料,擁有更加輕盈堅韌的特性,也因此能實現在15.6吋體積下打造出990g重量的超輕盈與堅韌穩固的外表。2023年版本,採用的是Intel第13代Core處理器平台,符合Intel Evo認證,並通過MIL-STD-810H軍規標準,實現了全世界最強的超輕薄筆電水準。 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系列,有針對不同地區銷售不同規格,分成多種版本。台灣銷售的型號,則是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G.AA78C2,顏色為海王星藍,螢幕尺寸為15.6吋,採用的是OLED Full HD螢幕,配備Intel Core i7-1360P處理器,本身為一款12核心16執行緒處理器,為4P+8E大小核架構,內部為4大核與8小核,可以用4個效能核加速運算,以及用8個能校核來節能運算,處理器本身為Intel 10奈米製程,功耗為28W。顯示卡的部份,用的是內顯,為加強版的Intel Iris X Graphics,能滿足一般生活娛樂與工作需求,文書處理、播放影片都能輕鬆應用自如。配備了低電壓LPDDR5-6000記憶體,台灣版配置16GB,採用雙記憶體通道設計。硬碟提供雙PCIe Gen4 M.2 SSD插槽,台灣版配備512GB,為7,000MB/s俱樂部固態硬碟,可以讓筆電的性能得以徹底發揮。 這一台筆電,用的是Intel第13代Core i7 Evo處理器,也是目前最節能強效的版本。處理器部分,用的並不是一般的15W功耗省電型U系列,用的則是CP值導向的28W能效型P系列,擁有更好的性能。在輸入方面,採用了超薄型含數字鍵孤島鍵盤,具備快捷鍵組合,與大型觸控板,在鍵盤輸入與觸控板使用上能得心應手。 更通過了MIL-STD-810H七項軍規認證,包括低壓測試,可以存放、運作在4,572M,運作1小時,高溫測試,可以存放在33~71°C共168小時,運作在32~49°C共72小時,低溫測試可以存放在-25°C共24小時,運作在-21°C共24小時,耐粉塵8.9ms共12小時,運作在震動頻率5~500MHz三軸環境3小時,在鹽霧侵蝕下,耐噴灑鹽水且包含了5%氯化鈉24小時放乾24小時兩次,且能在20G、11ms功能性衝擊18次,1220mm高度鐵板地面材質抗摔測試26次,在這樣嚴苛環境下完成了軍規認證,可見這款筆電的堅固耐用性無庸置疑。 *此為實驗室數據,實際耐用度以實際使用為主 採用了新型的15.6吋OLED螢幕,解析度為Full HD級1920x1080,而且是AGLR防炫光低反射與高亮度面板,並且具備精準100% DCI-P3廣色域,因此不但可以讓螢幕面板達到超薄,而且有別於傳統螢幕能顯示出逼真色彩。 在外接埠配置上面,這一款筆電用的是全新輸出入設計,不僅是供電用的是USB Type-C PD充電,使用65W高速充電規格,連接埠總共只有3組USB Type-C介面,1組是USB 3.2 Gen 2 10Gbps,2組是Thunderbolt 4.0,能支援USB 4.0 40Gbps傳輸能力,也能向下相容USB 3.0、3.1與3.2規格5Gbps、10Gbps與20Gbps傳輸能力,也支援舊版USB 2.0。唯獨不支援傳統的USB Type-A鍵盤、滑鼠,若硬要使用必須安裝轉接器。若要使用輸出入周邊,則建議使用Bluetooth版本裝置,透過藍牙無線傳輸搭配鍵盤、滑鼠與耳機來使用。 這一款筆電沒有提供有線網路埠,採用的是新型設計全無線網路介面,若需要有線網路埠的話,可以購買USB-C介面的1Gbps、2.5Gbps有線網路轉接器搭配。無線網路採用的是Intel AX211無線網路晶片,本身為Wi-Fi 6E規格,搭配2x2天線,能支援到160MHz頻寬,傳輸速率可以達到2,402Mbps,以及提供了Bluetooth連線能力。 關於消費者最擔心的厚度與重量,這款15.6吋超輕薄筆電不會讓你失望。 官方標示尺寸為356 x 227 x10.9~12.5mm,尺寸大小剛好適用絕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厚度的話由於本身是採用前後非對稱設計,最薄處為10.9mm,最厚處為12.5mm,厚度相當薄。重量的話,官方標示重量為990g,實測重量為986g,比官方標示的還要更為輕盈。 筆電的散熱設計非常重要,這款筆電考量到用戶長時間使用,以及可能在膝上使用的情況,因此在筆電下方設計了4個腳墊,採用了底部進氣,吸入冷空氣,後方隱藏式出氣,把熱空氣排出,這樣的最佳化筆記型電腦散熱架構。這樣的設計,熱氣完全從後方排出,可以避免用戶被筆電散熱所產生的熱氣燙傷。 最厲害的,這款筆電採用了可程式化風扇轉速設計。可自定冷卻方式,呼叫出LG Smart Assistant,這是樂金電器特別設計的智慧助理軟體,可以調整風扇轉速,甚至能以無噪音方式,也就是將散熱風扇停止方式,透過機體散熱方式運行。 消費者擔心的電池續航力問題,這台筆電採用了60Wh鋰離子電池,並且在節能強效的Intel第13代Core處理器的強化下,以JEITA 2.0方式實測可以達到20小時電池續航力,以MobileMark 2018方式實測可以達到13小時電池續航力,以Videoback方式實測可以達到16小時電池續航力。官方標示,則是標示可以達到16小時電池續航力。 *特別說明:此續航測試以 JEITA 2.0 標準測試,實際最大續航時間取決於產品型號、參數設定、使用方式、使用環境、應用程式與電源管理設定而略有差異。 在變壓器方面,包括韓國、歐洲、印度與美國、加拿大、日本、台灣、祕魯地區,用的是新型輕量化,型號為LP65WFC20P-NJ的迷你尺寸變壓器,具備100~240V全域電壓輸入,以及USB Type-C PD 65W供電,達到高速充電的能力。本機,也能使用其他USB Type-C PD變壓器充電,唯獨要注意快充會用到60W,因此要使用65W以上規格USB-C PD變壓器。 根據小編實測充電速度與檢測充電供電結果,充電所用的電壓都為20V左右,接下來開始進行充電電流與充電瓦數實測。 ● 筆電在 0~80%電量,會進行高速充電:充電電流約 3.00A左右,充電瓦數60W左右 ● 筆電在80~95%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1.80A左右,充電瓦數36W左右 ● 筆電在95~100%電量,會再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0.75A左右,充電瓦數15W左右 當筆電在2%電量左右時,會自動關機。從關機插上變壓器,點亮開機後進行充電時間實測。 ● 充電到 5%, 約要03分鐘36秒 ● 充電到 10%, 約要07分鐘10秒 ● 充電到 20%, 約要15分鐘16秒 ● 充電到 30%, 約要23分鐘07秒 ● 充電到 40%, 約要30分鐘54秒 ● 充電到 50%, 約要38分鐘44秒 ● 充電到 80%,約要1小時05分鐘41秒 ● 充電到 90%,約要1分鐘17分鐘05秒 ● 充電到 99%,約要1小時40分鐘47秒 ● 充電到100%,約要1小時45分鐘12秒 *充電的速度相當快,減少用戶的等待時間。 根據小編實測電池續航力結果,搭配PCMark10進行實測。在BATTERY測試項目,進行Modern Office(模擬辦公室工作情境)、Video(模擬播放影片情境)與Gaming(模擬玩遊戲情境)模式電池續航力實測。 ● Modern Office模式:達到13小時59分鐘電池續航力 ● Video模式:達到13小時12分鐘電池續航力 ● Gaming模式:達到3小時17分鐘電池續航力 編輯在進行實測時,發現這台筆電不僅使用了低功耗的LPDDR5-6000 16GB記憶體來省電,而且還採用記憶體動態頻率調整來達到延長電池續航力。採用CPU-Z實測,可以發現記憶體頻率會依照系統負載,在DDR5-2200、5200、5600與6000間跳動 這一款筆電並不是只有本身重量輕、厚度薄、效能強大、電池續航力長而已。樂金電子用上了自家的軟實力與硬底子,除了打造超強的硬體與規格,更開發與提供了很多超實用的軟體。作業系統上面,搭配了Windows 11 Home家庭版,內建了Intel Unison,這個軟體可以支援蘋果iOS 15以上與安卓Android 9以上,可以在手機與平板上面傳輸檔案、撥打電話。內建了LG安全防護,可以在偵測到異常或遺失時,用手機或平板鎖定筆電並傳送警示訊息。LG Quick Guide,可以實現快速連接,透過畫面延伸功能,可以輕鬆安裝使用外接螢幕。 有鑑於超輕薄筆電,不少都有過熱,以及散熱不良,使用負載比較高的軟體,或者長時間使用,會出現過熱、不穩、當機或重開機的狀況,這邊進行了壓力測試。 這邊使用CINBENCH R23進行全速運作,發現這款筆電,即便CPU跑滿,CPU溫度飆升到90°C以上,仍然不會出現不穩、當機、重開機的狀況,很顯然的這款筆電,是有辦法承受高壓工作。 只有很高階的筆電(就像是採用日本原裝壓縮機的冷氣機一樣稀少),才有這樣可以調整控制冷卻模式的功能。若要在高負載下工作,則可以調整到高轉速運作,能保持系統在最高性能。依造自己能接受噪音的程度,可以調整無噪音,或者低、正常。高轉速的話,則會聽到風扇運轉的聲音。 長時間使用的話,編輯佳蓉的工作,主要是文書處理,做一些簡報,以及收發信件,有時候則是用來追劇,看看影片,經過實測,這樣的使用模式,約可以使用約13~14小時。在使用的過程中,筆電沒有出現溫度飆高的狀況,使用過程中,性能也沒有出現折損、變慢的情形。 從早上AM8:00出門去上班,到PM18:00下班,約經過10小時,有時候加班到晚上PM21:00~PM22:00,等於使用時間約經過13~14小時,這台筆電充滿電的電力,電池續航力可以滿足一天工作的使用。 值得一提的,這款筆電採用PD充電方式,用的是USB Type-C充電,充電約會用到60W電力,只需要搭配原廠的變壓器,或者使用其他65W的USB Type-C變壓器就能充電。從完全沒電,約2%電力,到充滿電,僅僅只要1小時45分鐘左右,這款筆電就能充電時間,都能達到真正的高速充電,實在令人相當滿意。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G.AA78C2,發現這款超輕薄筆電不僅重量輕、厚度薄,性能也非常強大,電池續航力也擁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已經可以滿足一般生活娛樂與工作的需求。 台灣版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G.AA78C2已經上市,目前已經可以在台灣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買到。 台灣版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G.AA78C2台灣零售版:57,900元 ● 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G.AA78C2台灣公司貨: ● 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G.AA78C2台灣公司貨: ● 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G.AA78C2台灣公司貨: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台灣版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G.AA78C2超輕薄筆電,看到了樂金電器的用心,用上了韓國人的軟實力與硬底子,打造出這樣990g公克級15.6吋超輕薄筆電。 整體來說,這是款史上最輕薄15.6吋990公克OLED極輕超薄筆電。樂金電器的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公克筆電,不但達到公克級超輕量水準,也攻克了我的心,值得需要又輕又薄筆電用戶來鑑賞,好好來細細品嚐。 廠商名稱:LG Electronics 廠商電話:0800-898-899,行動電話請改撥02-2162-1196或LINE ID: @lgtw 廠商線上客服: 廠商聯絡信箱: 網站:
-
迎廣InWin ModFree重裝上陣,打造屬於玩家自由變換型態全模組系統化架構全景機殼!
在今年COMPUTEX 2023的時候,台灣之光電腦機殼大廠迎廣科技(InWin)展出了全新的PC DIY思路,提出了iBuildiShare系列電腦機殼,以自由模組化(Freedom to Mod)為主題,提出了「MODFree」概念,拿出了能讓電腦零組件隨性組裝的I.M.裝置藝術機殼。 直到今天,正式推出了ModFree系列機殼,首發推出ModFree Base Edition(經典版)與Deluxe Edition(效能版)兩款產品,包括模塊化設計,多功能的系統規劃與靈活組裝方向,創造了全新無限可能的升級改裝! 迎廣再一次的展現了台灣人的軟實力與硬底子,在電腦機殼領域發光發熱,成為了台灣人的驕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 ----------------- 迎廣科技,英文品牌名字為 InWin,創立於1985年12月11日創立,目前總部設立在桃園龜山區。2001年12月10日上櫃(6117),2003年8月25日上市,公司資本總額為8.86億,公司目前員工人數為700人,是台灣電腦機殼、電源供應器與系統整合組裝大廠。 迎廣科技,目前已經跨入了「企業用AI伺服器系統組裝服務」領域,更進軍了「高階水冷伺服器」市場,在今年「COMPUTEX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更被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欽點為NVIDIA 台灣AI伺服器供應鏈背板股,成為「AI PC、AI Server人工智慧狂潮」下的台灣之光。 迎廣科技,由開南商工機械科畢業的董事長賴文賢,在台北創立。董事長賴文賢,在接受專訪時表示,22歲那年,以十萬元代價接手客戶的電鍍工廠,開始走到了創業之路。民國七十年代中期,賴文賢與朋友一起做電腦外殼行銷,偶爾添購樣品自行開模與組裝,1985年來開始獨立經營迎廣,找來了當兵時的學長黃國輝一起創業。學長黃國輝,就是現在擔任迎廣科技總經理,一起讓迎廣科技持續發光發熱。 距今39年前,迎廣只是一家資本額50萬元的電腦機殼外銷商,39年後,迎廣已是一家資本額8.86億元的領導品牌,更是一家在「AI PC、AI Server人工智慧狂潮」的領頭羊。迎廣科技一開始規模小,專攻組裝(CLONE)市場,避開OEM、ODM拼價市場,超越毛三到四的利潤空間,以少量、多樣與高品質的差異化策略,才逐漸開拓市場走到今天。 迎廣科技目前在台灣主要有四個廠區,分別是桃園龜山總公司、桃園長興廠、桃園長興二廠與桃園南上廠,四個廠區皆在桃園,以台灣桃園為營銷、研發、管理、生產與製造基地。 回頭看迎廣科技的發展史,1985年時草創只有十名員工,到了1987年成立汐止組裝廠,到了1992年建置桃園南崁廠房,並於同年正式遷廠,至此公司員工已經增加到60人。1994年成立圖裝部門,1995年成立衝壓與模具部門,到了1997年購入連續沖壓、沖床設備,推動自動化生產,並開始建立品質管理生產制度,拿到了ISO 9002品質認證,1999年,也拿到了ISO 9001認證,並建設桃園長興廠成為台灣主要生產基地。 2000年成立電子研發部,開始研發電源供應器,並正式更名為迎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了2001年,擴建本廠大樓,實現營銷、研發、管理、生產與製造,並於2001年於台灣證券鬼買中心上櫃。2002年開始建置大陸製造基地迎新廠,2010年成立LED照明事業處,到了2011年建置了中國LED製程。2012年迎來了新的事業,設立了雲端事業處,發展雲端產品製造與銷售,到了2013年伺服器組裝生產線正式完成。2015年成立了迎棧科技,致力於雲端應用軟體的開發與市場推廣。2016年建置水領噴塗製程南上廠,並建置了粉烤製程設備。 到了2019年總部整修工程完工,並擴建IPC系統組裝產線,到了2020年推出全新水冷產品線。2023年,更積極擴展系統整合生產製造、組裝,剛好跟上了「AI PC、AI Server人工智慧狂潮」。迎廣科技在AI領域,不只是進入了「AI PC、AI Server」的電腦機殼產品市場,而是進入了系統整合、組裝領域,雲端事業處發展出來的迎棧科技,並進入了AI軟體、系統整合領域,成為AI浪潮下的實踐者。 迎廣科技,原本專注於OEM、ODM代工服務,2008年成立了Retail事業群,開始了零售市場的拓展。首先推行的是發展形象機殼,以獨特和創新的產品外觀造型,導入工業設計與機構設計,應用上了嶄新的材料,大膽前衛的領先設計,屢獲iF、reddot設計大獎,透過形象機系列「X-Frame、H-Frame、D-Frame、透 tou、S-Frame、H-Tower、WINBOT、蝶Diéy等」,數字系列「904、925、805 infinity、303」,近期則推出了「iBuildiShare DIY」系列,訴求模組化的「ModFree」概念,最新則推出了第11代形象機「Infinite」。 迎廣科技在消費性商品領域,除了專注於電腦機殼、電源供應器產品,近年來也進入了電競市場,推出了電競機殼、電源供應器產品。散熱的部份,則推出了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並推出了一系列風扇產品,最近則是推出了模組化風扇設計,讓風扇的應用更加美觀、實用。 目前,迎廣科技在企業用AI伺服器系統組裝服務上面,擁有四個生產基地與10條伺服器系統組裝生產線,並使用SFCS(shop flow control system)進行生產管理,從收到訂單,轉換成工單,到進料到出貨,具備了即時化、自動化與省力化的實現,並且已經完全條碼化管理及記錄,系統整合組裝能力則達到了Level 11等級,能完整達到AI Server組裝關鍵任務,實現到安裝到機櫃與出貨,加上生產製造重鎮在台灣,剛好迎來了美中對抗下廣大的Made In Taiwan造AI伺服器專業代工製造的商機。 近幾年來,最紅的則是全景機殼!把原本側板、前面板、上面板全去掉,甚至中柱也去掉,設計出雙面透側、三面透側、四面透側的全景機殼設計,俗稱海景房。值得一提的,迎廣是全世界第一家實現四面透側機殼的業者,可以說是目前全景機殼創新的祖師爺! 這次要介紹的,則是迎廣ModFree系列產品,則是迎廣最新2023力作,不但是迎合市場全景機殼概念,還能全模組化改裝,讓電腦機殼不再只受限於傳統的思路,可以做到千變萬化的改變。 從過去到現在,看起來一塵不變的電腦機殼,實則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是用不同的材料,一開始是鐵和鋼構材料,後來引進了鋁合金、陽極電鍍工法。接著講求工藝,開始有用上不同的工法,取代原本的模具生產方式,改用折彎工法來做製造。 後來開始出現了透側機殼的設計,一開始用的是半景設計,只是開個窗。接著出現裸側架的概念,用上更多的材料與造型,鋁板串接,木板展現材質之美的設計都出現了,後來出現了用鋁彎管技術,魚鱗焊工藝才展現造型,使用鏡面玻璃原理,營造透與不透的視覺變革也獲得應用。 今年迎廣則提出了「MODFree」概念,這是因為在Modder市場看到了需求,長久以來在創作機殼領域,若要做設計,就必須自己來做機殼的結構,再來做外型的創作。MODFree則是在現有的量產型機殼上面,做了不同的模組,讓一般的玩家也能輕鬆的以模組化來玩改裝。 具體是怎麼做到MODFree的呢?首先,迎廣量產了兩款機殼,分別是ModFree Base Edition(經典版)與Deluxe Edition(效能版),兩者的差別在於尺寸大小的不同,受限於不同的尺寸,ModFree Base Edition(經典版)前方與上方只能安裝240mm(120x2)、280mm (140x2)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與風扇,ModFree Deluxe Edition(效能版)前方與上方則可以安裝360mm(120x3)、420mm (140x3)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與風扇。 迎廣ModFree Base Edition(經典版)與Deluxe Edition(效能版)規格大不同,主要是在於尺寸與組件的不同,支援不同尺寸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與風扇 本體的部份,則分成了Mod-I、Mod-II與Mod-III組件。透過模塊化的設計,可以做多功能的系統規劃。而且加入了輕鬆卡扣設計,能做隨拆隨裝,等於是Mod-I是主體,可以選擇Mod-II與Mod-III,做不同位置、方向的安裝。 甚至,主機板的方向可以翻轉,要使用左宗棠的裝法,還是使用于右任的裝法,都可以按照玩家的方式來做安裝。而且,由於採用了輕鬆卡扣設計,面板、玻璃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要與需要,做安裝或不安裝的規劃。 為了讓玩家可以享受ModFree的樂趣,迎廣特別開發了ModFree軟體。 ModFree軟體,為網頁版軟體,也有Android與iOS版本,透過瀏覽器可以在Android、iOS與PC電腦運行,能直接以拖曳方式,用積木的簡單操作方式,就能自己先做ModFree規劃,使用的是2D操作3D顯示介面,拖曳不能的組件,就能在沒有購買電腦配備之前,就能以App來做模擬,創作基於ModFree機殼的設計與模擬成品,並儲存成檔案,作為參考比較,最後再做決定要怎麼來採購與安裝。 *請用App Store商店搜尋 *請用Googe Play商店搜尋 從過去到現在,電腦機殼要做成模組化,一直處於概念化的階段,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這個難題主要在於,市場的確有這樣的需求,玩家都想要這樣子的模組化電腦機殼。不過,也別忽略的市場的現實,由於機殼市場屬於紅海市場,不僅競爭的品牌眾多,每一家廠商推出的產品線也很多,導致競爭相當激烈。 目前市場上的電腦機殼主流,比較跑得動的價格區間,在1,690~2,990元左右,全景機殼比較吃香。超過這個價位帶屬於高階機殼,不是每個品牌可以推得動,也不容易推動。這次迎廣推的ModFree概念實在太棒了!但做成模組化之後,成本也勢必提高,價格能否在玩家圈推動,就還要看市場的接受狀況。 迎廣InWin ModFree Base Edition(經典版)與Deluxe Edition(效能版)模組化全景機殼,近日將會在台灣與全球上市。目前欣亞數位已經有報價,但還沒正式到貨。 ModFree Base Edition(經典版):4,790 元 (含稅價) ModFree Deluxe Edition(效能版):6,790 元 (含稅價) 這次,我們看到了迎廣創新的ModFree概念,在原本的電腦機殼上面實現了模組化,並透過了ModFree軟體,提供互動式APP組裝教學。迎廣充分用上了台灣人的軟實力與硬底子,持續在電腦機殼上創新,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迎廣的用心,讓玩家驚豔! 整體來說,無疑的,迎廣可以說是電腦機殼界的台灣之光,實現自由變換型態全模組系統化架構全景機殼,PCDIY!給予高度的肯定,值得玩家繼續支持與鼓勵! 廠商名稱:InWin - 迎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322-989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AMD Radeon RX 7800 XT(16GB)實測開箱,性能超越NVIDIA GeForce RTX 4070(12GB) 重返榮耀 中高階顯示卡頂尖之作!
大震撼!AMD推出了性價比超高的RDNA3架構中高階顯示卡,而且具備戰未來的實力,這就是最新推出的Radeon RX 7800 XT,它擁有對標競爭對手的GeForce RTX 4070的戰鬥力,實力還能上打逼近更高階的GeForce RTX 4070 Ti,實在太強大了! 這次新推出的Radeon RX 7800 XT,不但採用了Chiplet小晶片技術,就連競爭對手強調的光線追蹤也有自家功夫,擁有針對遊戲最佳化的FSR3(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3),以及HYPR-RX火力加持,加上大容量的16GB顯示記憶體,以及定價美金499元(折合台幣16,026元)起的漂亮價格,帶來了絕佳的性價比,可以說是真香啊!這次,AMD在中階與中高階顯示卡上面,可是捲土重來要來重返榮耀,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揭開AMD Radeon RX 7800 XT繪圖晶片與顯示卡的神祕面紗吧! ----------------- ----------------- 這次,我們要開箱的,是AMD的公版Radeon RX 7800 XT顯示卡。 處理器:AMD Ryzen 9 7900X 主機板:華碩ROG CROSSHAIR X670E EXTREME主機板(X670E晶片組) 記憶體模組: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32GB套裝@DDR5-6000 硬碟:十銓T-FORCE MP34 M.2 PCIe SSD 512TB(TM8FP4512G) 電源供應器:曜越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ATX 12V 2.3 & SSI EPS 12V 2.92)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專業版 驅動程式:23.20.01.05 測試顯示卡:AMD Radeon RX 7800 XT顯示卡(原廠,公版,16GB) 對照組測試顯示卡1: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16GB顯示卡(微星,GeForce RTX 4060 Ti VENTUS 2X BLACK 16G OC顯示卡) 對照組測試顯示卡2:NVIDIA GeForce RTX 4070 12GB顯示卡(必恩威,PNY GeForce RTX 4070 12GB VERTO Dual Fan顯示卡) 這邊,我們使用了3DMark進行測試。 從整個測試結果可以發現,AMD Radeon RX 7800 XT(16GB)顯示卡的表現非常優異,大部分都領先NVIDIA GeForce RTX 4070(12GB)顯示卡。 這邊,我們針對無光追進行遊戲測試,也針對了有光追進行遊戲測試,測試結果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處理器:AMD Ryzen 9 7900X 主機板:華碩ROG CROSSHAIR X670E EXTREME主機板(X670E晶片組) 記憶體模組: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32GB套裝@DDR5-6000 硬碟:十銓T-FORCE MP34 M.2 PCIe SSD 512TB(TM8FP4512G) 電源供應器:曜越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ATX 12V 2.3 & SSI EPS 12V 2.92)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專業版 驅動程式:23.20.01.05 測試顯示卡:AMD Radeon RX 7800 XT顯示卡(原廠,公版,16GB) 對照組測試顯示卡1: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16GB顯示卡(微星,GeForce RTX 4060 Ti VENTUS 2X BLACK 16G OC顯示卡) 對照組測試顯示卡2:NVIDIA GeForce RTX 4070 12GB顯示卡(必恩威,PNY GeForce RTX 4070 12GB VERTO Dual Fan顯示卡) 這邊,我們使用了目前熱門遊戲進行測試。 從整個測試結果可以發現,AMD Radeon RX 7800 XT(16GB)顯示卡的表現非常驚人,大部分都勝過NVIDIA GeForce RTX 4070(12GB)顯示卡。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AMD Radeon RX 7800 XT(16GB)公版顯示卡,並對照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16GB)、GeForce RTX 4070(12GB)顯示卡。 可以明顯發現AMD Radeon RX 7800 XT(16GB)戰鬥力驚人,不但在3DMark有相當優異的表現,就連1440p遊戲實測也令人相當滿意,實測效能有相當令人震撼的表現。 AMD Radeon RX 7800 XT(16GB)系列顯示卡已經上市,目前已經可以在台灣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買到。 ●華碩 ASUS TUF-RX7800XT-O16G-GAMING,報價:17,590元 TUF-RX7800XT-O16G-WHITE-GAMING,報價:18,990元 ●撼訊 PowerColor RX7800XT 16G-E/OC紅魔,報價:19,49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AMD Radeon RX 7800 XT(16GB)公版顯示卡,看到了AMD的用心,不僅用上了硬底子與軟實力,讓顯示卡持續更上一層樓,整體的表現,在3D Mark與遊戲實測數據上面可以明顯看出來,實在是「真香」啊。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性能超越NVIDIA GeForce RTX 4070 12GB 重返榮耀 中高階顯示卡頂尖之作,值得玩家細細品嚐! 廠商名稱:AMD - 美商超微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2655-8885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空冷/水冷/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風扇】:
-
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橄欖黑實機開箱,史上最強16吋搭載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3.2K OLED螢幕超輕薄筆電!
萬眾矚目,超輕薄筆電迎來新一代節能強效行動處理器,這就是AMD Ryzen 7000 U系列,針對超輕薄筆電鎖打造出來的神兵利器。 這幾年AMD在桌上型處理器的突破,可以說是有目共睹。Ryzen處理器,成功的在個人電腦市場闖出一片天,讓AMD再度的重返榮耀。同時,AMD也祭出了強悍的行動處理器,在筆記型電腦市場,不斷的贏得了玩家的芳心。這次,則是推出了一代的AMD Ryzen 7000行動處理器,包括了針對超輕薄的Ryzen U系列,包括7020/7030/7035/7040 U系列,功耗為15W~30W,針對主流級市場的Ryzen HS系列,包括7035/7040 HS系列,功耗為35~45W,針對創作者、電競市場的Ryzen HX系列,功耗為55W以上,引進了AMD 3D V-Cache,擁有強大的戰鬥力。 第一款採用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的超輕薄筆電,就是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接下來讓我們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 ----------------- 這次,全新的AMD Ryzen 7000行動處理器,戰鬥力非常強大!其中,針對超輕薄的Ryzen U系列,包括7020/7030/7035/7040 U系列,針對不同的需求所開發。 Ryzen 7020系列,研發代號Mendocino,採用的是Zen2核心CPU,用上6奈米製程,最高為4核心8執行緒,是針對每日運算需求。Ryzen 7030系列,研發代號Barcelo-R,採用的是Zen3核心CPU,用上7奈米製程,最高為8核心16執行緒,是針對主流超輕薄筆電。Ryzen 7035系列,研發代號Rembrandt-R,採用的是Zen3+核心CPU,用上6奈米製程,最高為8核心16執行緒,是針對進階超輕薄筆電。至於Ryzen 7040系列,研發代號Phoenix,採用的是Zen4核心CPU,用上4奈米製程,最高為8核心16執行緒,是針對極致超輕薄筆電。最終級的,Ryzen 7045系列,研發代號Dragon Range,採用的是Zen4核心CPU,用上5奈米製程,最高為8核心16執行緒,是針對高效能電競筆電與創作者筆電。 這次,要跟大家特別介紹的,則是針對極致超輕薄的Ryzen 7040系列,這一個系列是目前主推用來作超輕薄筆電的節能強效行動處理器,不但CPU夠力,還擁有高階的AMD Radeon 780M Graphics內顯,以及最新的AMD Ryzen AI,足以滿足行動運算的需求。 宏碁一直是台灣筆電之光,在筆記型電腦上面投入相當大的努力,今年2023一樣有許多令人驚豔的產品。 這次,最受矚目的,就是超輕薄筆電主力戰將Swift OLED系列。宏碁這一次可是有備而來,Swift OLED系列,主要是針對目前市場銷售主力,以14、16吋的超輕薄筆電為主,一次推出了涵蓋AMD、Intel新一代超輕薄筆電平台16吋Swift Edge 16(AMD Ryzen 7000)版本,以及搭配內顯解決方案14吋Swift Edge X14(Intel第13代+NVIDIA獨顯)、16吋Swift Edge X16(AMD Ryzen 7000+NVIDIA獨顯)版本,14吋Swift Edge Go(Intel第13代)、Swift Go 14 AMD(AMD Ryzen 7000)版本,14吋Swift 3 OLED(Intel第12代)版本。 其中,大尺寸超輕薄旗艦,就是Swift Edge 16。不僅螢幕用上的16吋3.2K或4K OLED螢幕,能展現真實亮麗的色彩,搭配最新的Ryzen 7 7735U、Ryzen 7 7840U處理器,不僅CPU擁有強大的性能,內顯搭配了Radeon 680M、780M,運算能力能滿足一般生活娛樂與工作的需求。 目前Swift Edge 16,共有銷售多種版本,除了有Ryzen 7 7735U、Ryzen 7 7840U處理器版本,螢幕也有3.2K、4K OLED版本,高階有120Hz更新率版本,記憶體最高LPDDR5 SDRAM 32GB,硬碟最高PCIe Gen4 2TB SSD,而且筆電厚度最薄處可以到12.95mm,重量則可達1.23KG。 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系列的話,用的是低調沉穩的外型設計,顏色也用上了比較商務氣息的橄欖黑。這款超輕薄筆電,用的是鎂鋁合金材質,擁有堅韌的結構剛性,重量卻比較輕盈。 這款筆電在下方設計了4個腳墊,採用了底部進氣,吸入冷空氣,後方隱藏式出氣,把熱空氣排出。 這款筆電的厚度與重量算是控制相當好,16吋螢幕也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大視野需求。 官方標示尺寸為356.7 x 242.3 x12.95~13.95mm,官方標示最薄處為12.95mm,最厚處為13.95mm,實測最薄處為12.95mm,與官方標示一致。重量的話,官方標示重量為1.23KG,實測重量為1.238KG,與官方標示一致。 這台筆電採用了54Wh鋰離子電池,實測電池續航力,以PCMark測試,能達到8~9小時電池續航力。 在變壓器方面,搭載USB Type-C PD 65W變壓器供電,具備高速充電的能力,1小時左右就能充滿80%電量,1小時20分左右就能充滿90%電量。 根據小編實測充電速度與檢測充電供電結果,充電所用的電壓都為20V左右,接下來開始進行充電電流與充電瓦數實測。 ● 筆電在 0~70%電量,會進行高速充電:充電電流約 3.25A左右,充電瓦數65W左右 ● 筆電在70~75%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2.30A左右,充電瓦數45W左右 ● 筆電在75~80%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2.00A左右,充電瓦數40W左右 ● 筆電在80~83%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1.80A左右,充電瓦數35W左右 ● 筆電在83~86%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1.35A左右,充電瓦數30W左右 ● 筆電在86~90%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1.25A左右,充電瓦數25W左右 ● 筆電在90~95%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1.10A左右,充電瓦數20W左右 ● 筆電在95~100%電量,會再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0.75A左右,充電瓦數15W左右 當筆電在6%電量左右時,會自動關機。從關機插上變壓器,點亮開機後進行充電時間實測。 ● 充電從6%開始, 約要00分鐘00秒 ● 充電到 10%, 約要02分鐘50秒 ● 充電到 20%, 約要09分鐘33秒 ● 充電到 30%, 約要17分鐘06秒 ● 充電到 40%, 約要24分鐘03秒 ● 充電到 70%, 約要49分鐘58秒 ● 充電到 80%,約要1小時01分鐘47秒 ● 充電到 90%,約要1小時18分鐘59秒 ● 充電到100%,約要2小時15分鐘42秒 *充電的速度相當快,減少用戶的等待時間。 *因啟動充電保護,最後的10%充電會非長久 根據小編實測電池續航力結果,搭配PCMark10進行實測。在BATTERY測試項目,進行Modern Office(模擬辦公室工作情境)與Gaming(模擬玩遊戲情境)模式電池續航力實測。 ● Modern Office模式:達到8小時53分鐘電池續航力 ● Gaming模式: 達到1小時39分鐘電池續航力 這次,要實測開箱的則是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瞧瞧這款超輕薄筆電吧! 有鑑於超輕薄筆電,不少都有過熱,以及散熱不良,使用負載比較高的軟體,或者長時間使用,會出現過熱、不穩、當機或重開機的狀況,這邊進行了壓力測試。 這邊使用CINBENCH R23進行全速運作,發現這款筆電,即便CPU跑滿,CPU溫度飆升到70°C以上,仍然不會出現不穩、當機、重開機的狀況,很顯然的這款筆電,是有辦法承受高壓工作。 長時間使用的話,編輯佳蓉的工作,主要是文書處理,做一些簡報,以及收發信件,有時候則是用來追劇,看看影片,經過實測,這樣的使用模式,約可以使用約8~9小時。在使用的過程中,筆電沒有出現溫度飆高的狀況,使用過程中,性能也沒有出現折損、變慢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這款筆電採用PD充電方式,用的是USB Type-C充電,充電約會用到65W電力,只需要搭配原廠的變壓器,或者使用其他65W的USB Type-C變壓器就能充電。從完全沒電,約6%電力,到80%電力,僅僅只要1小時01分鐘47秒左右,到90%電力,僅僅只要1小時18分鐘59秒左右。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發現這款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性能不錯,且16吋螢幕尺寸剛好,加上這款OLED面板表現相當不錯,色彩準確,且擁有120Hz更新率表現,整體表現非令人相當滿意。 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的話,目前搭載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版本台灣還沒上市。台灣目前僅有銷售搭載Ryzen 7 7735U版本,型號為Acer Swift Edge SFE16-42-R260,售價:46,900元。 ● 搭載Ryzen 7 7735U版本(型號:SFE16-42-R260):46,900元(螢幕為4K OLED,3840 x2400版本,重量:1.17KG,厚度:12.95mm,前鏡頭:FHD 1920 x1080,無線網路:Wi-Fi 6E) ● 搭載Ryzen 7 7840U版本(型號:SFE16-43-R7AC):尚未上市(螢幕為3.2K OLED,3200 x2000版本,重量:1.23KG,厚度:12.95mm,前鏡頭:QHD等級2560 x 1440p,無線網路:Wi-Fi 6E) 型號:SFE16-42-R260報價:46,90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看到了宏碁用AMD新一代行動處理器Ryzen 7 7840U,打造出了相當出色的超輕薄筆電。 整體來說,這款筆電輕薄好攜帶性能又好,能滿足生活娛樂與工作的需求,值得想要效能兼具輕薄的用戶來細細品嚐! 廠商名稱:Acer - 宏碁 廠商電話: 規格諮詢:0800-258-222 技術支援:02-2696-0099 總公司電話:02-2696-3232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
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橄欖黑效能實測,又輕又薄 還擁有優異的性能 帶著筆電上天下海無所不能!
在開箱完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之後,相信玩家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來看看,這款新一代超輕薄筆電的性能! 接下來,我們就來實測這台超輕薄筆電,來看看如果做到又輕又薄,具備行動力,還擁有一定的戰鬥力! ----------------- ----------------- 這是一台用上最新AMD Ryzen 7 7040U處理器的3K解析度超輕薄筆電。 用的是AMD解決方案,無配置獨立顯示卡。 CPU性能,能滿足一般生活娛樂與工作需求。 測試結果,呈現出整體的效能具備一定水準。 測試結果,是款性能不錯的8核心16執行緒處理器。 測試結果,雖然只有配備內顯,但已經可以滿足一般生活娛樂與工作的需求。 測試結果,用的是海力士SK hynix PC601系列PCIe Gen 4 SSD 512GB固態硬碟。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1M Q8T1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7152.94 MB/s,寫入速度:4989.56 MB/s。 在TxBENCH,Sequentail Max(256K) Q32T1測試項目,讀取速度:6582.915 MB/Sec,寫入速度:4779.953 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整體測試表現不錯,並沒有掉速的狀況發生。 測試結果,固態硬碟的速度達到7,000MB/s俱樂部水準,性能還不錯。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發現這款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性能不錯,且16吋螢幕尺寸剛好,加上這款OLED面板表現相當不錯,色彩準確,且擁有120Hz更新率表現,整體表現非令人相當滿意。 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的話,目前搭載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版本台灣還沒上市。台灣目前僅有銷售搭載Ryzen 7 7735U版本,型號為Acer Swift Edge SFE16-42-R260,售價:46,900元。 ● 搭載Ryzen 7 7735U版本(型號:SFE16-42-R260):46,900元(螢幕為4K OLED,3840 x2400版本,重量:1.17KG,厚度:12.95mm,前鏡頭:FHD 1920 x1080,無線網路:Wi-Fi 6E) ● 搭載Ryzen 7 7840U版本(型號:SFE16-43-R7AC):尚未上市(螢幕為3.2K OLED,3200 x2000版本,重量:1.23KG,厚度:12.95mm,前鏡頭:QHD等級2560 x 1440p,無線網路:Wi-Fi 6E) 型號:SFE16-42-R260報價:46,90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看到了宏碁用AMD新一代行動處理器Ryzen 7 7840U,打造出了相當出色的超輕薄筆電。 整體來說,這款筆電輕薄好攜帶性能又好,能滿足生活娛樂與工作的需求,值得想要效能兼具輕薄的用戶來細細品嚐! 廠商名稱:Acer - 宏碁 廠商電話: 規格諮詢:0800-258-222 技術支援:02-2696-0099 總公司電話:02-2696-3232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最多人點閱
- 威剛XPG GAMMIX S70 BLADE 2TB SSD實測開箱,史上最強7,000MB/s俱樂部PCIe Gen 4 x4固態硬碟!
- 威剛XPG GAMMIX S70 PRO 1TB SSD白色版實測開箱,台灣之光超派PCIe Gen 4 x4固態硬碟優質精品!
- AMD Ryzen 7 8700G實測開箱,Radeon 780M Graphics內顯與Ryzen AI火力加持「次世代1080p 遊戲 處理器」強勢來襲!
- 「Crucial T700 2TB PCIe Gen5 NVMe M.2 SSD」實測開箱,「12,000MB/s俱樂部」超高速盔甲散熱片版固態硬碟 PC DIY 實戰 feat. Intel平台!
- 「技嘉GIGABYTE GS27Q Gaming Monitor」實機測試,物超所值電競顯示器PC DIY動手玩!
- 「Crucial T700 2TB PCIe Gen5 NVMe M.2 SSD」實測開箱,「12,000MB/s俱樂部」超高速盔甲散熱片版固態硬碟 PC DIY 實戰 feat. AMD平台!
- 華碩ROG STRIX SCAR 17 X3D G733PYV實機開箱,史上最強搭載AMD 3D V-Cache技術Ryzen 9 7945HX3D遊戲行動處理器 配備GeForce RTX 4090 17.3吋2K 240Hz螢幕 旗艦電競筆電!
- 威剛XPG INVADER X侵略者次世代白色版實機開箱,玩家級海景房雙面玻璃透側全景機殼電腦豪宅!
- 宇瞻 Apacer AS2280F4 2TB M.2 PCIe Gen5 x4 SSD盔甲散熱片版實測開箱,12,000MB/s俱樂部極速固態硬碟神兵利器!
- LG gram SuperSlim 15Z90RT實測開箱,史上最輕薄15.6吋990公克OLED極輕超薄筆電閃耀登場!
- 華碩ROG MAXIMUS Z790 FORMULA實測開箱,史上最強Intel第14代Core處理器白色鎧甲海景房次世代主機板!
- 「技嘉GIGABYTE GS27Q Gaming Monitor」產品開箱,「27吋 170Hz 2K Super Speed IPS」超值型平面電競顯示器!